凌晨两点还睁着眼睛,数羊数到天亮?失眠的人常陷入 “越焦虑越睡不着,越睡不着越焦虑” 的恶性循环,这背后可能是 “睡前过度思虑”(如反复想工作、担心明天的事)、“睡前使用电子设备”(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)或 “对失眠的恐惧”(担心影响第二天状态,反而加重心理负担)。
首先,建立 “固定睡眠节奏”,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(包括周末),让身体形成生物钟,避免白天补觉过多。其次,打造 “睡前放松仪式”:睡前 1 小时远离手机、电脑,可尝试泡脚(水温 40℃左右,时长 15-20 分钟)、听白噪音(如雨声、海浪声)或看纸质书(避免情节紧张的内容),帮助大脑从 “活跃状态” 切换到 “放松状态”。第三,调整 “对失眠的认知”:偶尔失眠并不会严重影响健康,过度担心反而会加重症状,告诉自己 “即使没睡好,白天也能应对基本事务”。最后,若躺下 30 分钟仍未入睡,可起身到昏暗的房间做简单的放松活动(如叠衣服),有睡意再回到床上,避免在床上辗转反侧。